1917年1月,由我国最早留学回国的农学家王舜臣、陈嵘、过探先等发起组织成立中华农学会,并在上海江苏教育会召开成立大会,公推张謇为名誉会长,陈嵘 被选为第一届会长(1917—1922)。最初的宗旨是“研究学术,图农业之发挥;普及知识,求农事之改进”。1918年开始举办年会,出版会报。
1.中华农学会年会
中华农学会自1918年开始举办年会,到1947年共举办了26届。第九届年会于1926年8月14日在广州中山大学礼堂举行,毛泽东以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身分应邀参加并在开幕大会并致词。
“诸位在广东开会,请顶要紧不要忘记了八十万以上的农民,农民是农业的根本,也就是中国的根本,诸位今天参观,最好就下乡去,到民间去,直接去指导农民, 唤醒他们守旧的劣根性,根本救治农业。本地在农业学校毕业者很多,外国回来者亦不在少数,但都是受农民的梗阻,其实还是受先忘了自己没有去领导农民的梗 阻,到今仍没有多好效果!
现在农村经济非常枯涩,农民生活非常困难,因此广东农民问题,当是诸位开会的一个问题,在大家更希望这问题得有完满的解决!”。
2.中华农学会报
中华农学会会刊是《中华农学会报》,1918年创刊,至1948年共出刊190期,是当时中国最权威的农业学术期刊。中华农学会还组织出版了各种农学丛书。这些书刊对推动中国近代农业科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华农学会报
粮食问题
中国农业建设方案
3.中华农学会奖学金
中华农学会奖学金于1933年建立,到1948年共设立10种奖学金,用于奖励在校学生和研究生(何康、卢良恕等)、留学生(朱祖祥、侯学煜、蒋次升、陶鼎来等)、优秀论文作者。以中华农学会奖学金选送赴美学农的人数,与清华公费留美的农科学生相当。
1948年第190期中华农学会报
4.中华农学会会员
1917年成立时会员只有50人;1920年会员448人,团体会员24个;1923年会员1115人,团体会员43个 ;1936年,已有会员2911人,团体会员147个;1945年,会员达4356人,团体会员135个;1948年6月,会员达6251人,团体会员 267个,分布在全国二十多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