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科发展

我会召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机制专家座谈会

时间:2007年11月21日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量:      【 】  
       为全面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深入总结发达国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先进技术模式、管理经验和政策措施,系统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机制和管理体制,11月20日,由中国农学会组织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机制专家座谈会在中国农学会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中国农学会学术交流处处长孙好勤研究员主持。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邹瑞苍研究员,农业部科教司资源环境处处长王青立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教授,中国农科院资源与区划所副所长任天志研究员,中国农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杨正礼研究员,北京大学工学院郑一副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张宏艳副教授等13位专家紧紧围绕对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情况进行判断;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瓶颈;国外可借鉴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机制与体制;采取何种管理体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面源污染等内容进行座谈。
       座谈会的气氛十分热烈,各位专家都踊跃发言。专家们认为当前我国的面源污染十分严重,已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大局,到了必须非抓不可的地步,必须从战略层次入手,系统研究和制订可持续的管理机制和措施,推动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管理工作实现新的突破。产生面源污染的根本原因:一是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和利用。二是工业化、城市化污染向农村转移增加。其次,我国农业生产尚缺乏严格的施肥和用药技术规范;当前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的方面是畜禽粪便、水产养殖、保护地蔬菜,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在发达地区也应引起足够重视。防治农村面源污染要突出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和不同作物具体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工程和技术措施;面源污染防治思路要结合我国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实际,突出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两个重点,在强化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特别是要研究和制订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技术普及推广的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强化技术支持,完善农业资源的节约型、可循环、资源化利用方案和重大工程措施系统综合解决。
       会后,专家们彼此广泛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应有重点,有区域,逐步采取步骤,来进行管理,而且应该多组织类似座谈会,吸收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参加,才能得到更好更多的建议,来有效解决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问题。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