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农业部副部长 危朝安
时间:2006年04月22日 来源: 农业部副部长 危朝安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量:
【
大
中
小】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2006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隆重召开了。这次会议,是中国农学会紧密团结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凝聚权威专家、充分集中权威智慧,共商我国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大计的一次重大盛会。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本届年会和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和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九三学社中央、中国科协及社会各界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国农村已经进入了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体制深刻变革、结构深刻变化、社会深刻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面向未来,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个较为扎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新起点标志着我国人民生活达到新的水平,逐步进入了一个需要进一步全面提高和统筹发展的新阶段;新起点标志着解决“三农”问题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外部政策条件,开始步入了消除制度性制约和体制性障碍的关键时期;新起点预示着我们必须赋予“三农”新的时代观念,把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把发展循环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作为缓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突破可持续发展瓶颈的根本性的战略措施来抓,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来抓。
世界之竞争,从根本上说都是资源之争和科技之争。谁占有资源,谁就具备了发展的基础,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谁引领了科技,谁就占领了竞争制高点,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说,这是一个规律,也是必然趋势。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和资源约束型国家,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导致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利用效率仅为25%,只相当于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水平。水、耕地、草地和废弃物资源浪费的问题尤其突出,由此使本来就“弱智”的农业、落后的农村、贫困的农民(“三农”)问题更加复杂化,再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缓解、突破和改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比如:在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方面,如何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耕地、水资源、化肥、农药的消耗及生产成本,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废弃物和可再生资源利用方面,如何建立循环可持续的资源化利用方式,有效减轻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造成的对农村环境污染压力,切实推进资源节约型农业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当前,科技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技推动的问题不解决,农业的效益就上不去,农产品的竞争力就不可能提升,农民的收入也难以提高。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开发和有效推广各类资源循环利用和节地、节水、节能、节肥、节药、节种等节约型农业新技术,以加快和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内涵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已成为我们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发展史,很早就创造了“顺时宣气,蕃阜庶物”,“生之有道,用之有节”,“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 ,“变臭为奇,化恶为美”等朴素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新形势下,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做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把大力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转化能力,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进一步赋予了其新的时代特征。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农业部今年提出了实施“三大战略”和“九大行动”,贯穿其中的就是要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化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依靠科技发展循环农业,缓解资源约束矛盾,不仅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本届年会以“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为主题,选题很好,把握了机遇,抓住了核心,突出了重点。既涉及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点问题,又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远战略大计。今天的会议,既有包括林毅夫、叶文虎、刘志澄等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权威专家做专题报告,又有方方面面的众多专家和学者共同参与,体现了中国农学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充分说明了大家都十分关心、高度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我感到由衷的高兴。通过这次会议,专家们认真分析新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战略措施、重点领域和重大技术需求,探讨和研究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同志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合民心,顺民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共同努力,乘势而上,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变化,以新变化带动新发展,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衷心祝愿本届年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