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农业科学技术普及

回顾过去五年的全国科技活动周

时间:2006年05月26日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量:      【 】  

       5月的第三周又向人们走来了,这一周对于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尤其是科学家们,不再是普普通通的寻常的一周。因为这一周自2000年以来被确立为全国“科技活动周”,是中国的百姓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家活动的一周,是青少年走进实验室的一周,是科学家再创造能力接受检阅的一周,还是国家“科教兴国”方针政策传递给基层民众的“科技黄金周”。
       5年来,在国家科技活动周组委会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中,中国不仅有了“全国科技活动周”这样一个名称,而且为科技和科学家走出象牙塔与实验室,与普通百姓和青少年直接接触创造出良好时机。从2001年的“科技在我身边”、2002年的“科技创造未来”、2003年的“利用科技战胜非典”、2004年的“科技以人为本建设小康社会”、2005年的“科学 运动 健康 和谐”到今年的“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主题,人们可看出中国组织者贯彻国家科技政策的思想脉络。
       科技活动周自始至终得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在2002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上说,未来的时代,是一个科技革命的时代,一个富于创新的时代,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谁走在科学技术的前沿,谁就代表了文明进步的方向。在5年前《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科技活动周”的批复》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科技活动周作了这样的批语:“举办‘科技活动周’,对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技知识、提倡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定要精心组织、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科学普及尤其要从青少年抓起,这是振兴我国科技事业的基础性措施。关键要在全社会形成和发扬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风气,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真正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担任了科技活动周主任指导委员,王大珩、王大中、王绶琯、石元春、许智宏、林群、何祚庥、吴良镛、陆元久和殷瑞钰等两院院士担任了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委员。科技活动周由19个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科技部为组长单位,中宣部、中国科协为副组长单位,成员单位包括中组部、国家计委、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文化部、国家计生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等,负责科技活动周的筹办方案并组织实施。
       在国家高度重视、组织、引导和推动下,每年5月的第三周,实际上成为了中国一个新的“科技唱大戏”的“科技黄金周”。不仅全国各地的公园、展览馆等许多公共场所热闹非凡,而且平常有卫兵或保安把守严密的科技机构也向公众开放。既有社会领导或组织者的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或报告会,也有基层民众能够参与的科普列车、科技大篷车、大手拉小手、诗歌朗诵会、职工技能大赛等,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形成了中国上下一起参与科技的热浪。除科学家和学生之外,工人、农民和社区居民都加入了了解学科或学科学的行列,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无不刊登大量相关消息。
       不论经济发达与否,全国各地无不根据自身的实际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2002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中组部、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科技发展趋势与我国对策报告会”,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徐冠华院士作了《科技发展趋势与我国对策》的专题报告。许多部委领导干部都参加了本次活动;在天津,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大赛举行,500余名参赛选手代表参加颁奖活动;《科学与艺术》美术作品展示,著名科学家李政道送来了题词。
       2003年遭遇非典,组委会除了利用网络继续开展科技活动之外,科技部等部门与甘肃省政府联合主办“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行动”,开展环境保护考察活动、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生态保护与县域经济发展知识讲座、农业环保科技知识讲座;重庆市与云南省等单位共同组织举办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大行动——长江上游生态保护重庆论坛会,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大行动——治理白色垃圾,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大行动——三峡库区青年志愿者环境保护行动等。
       2004年科技活动周,组委会首次开辟内地与香港、澳门地区的科普合作,港澳组织青少年代表团参加2004年北京科技周活动,开展科技交流活动,在参观中国科技场馆、实验室等外,还请王永志院士为三地青少年作“中国航天”科技报告会;
       200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和北京科技周组委会举办大型科普互动展览和大型科技游园会,以“科学、运动、健康、和谐”为主题,运用科学先进的互动展览手段,向公众普及奥运知识,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公众对科学运动和科学健身的认知,引导公众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展览集科学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于一体,以普及健康概念为主要内容,让大众真正了解健康的科学内涵,走出健身的误区,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处方,从而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