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与农村基础条件差、发展水平低,进行信息 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是农业和农村转型期的迫切需求。科学技术应用的严重滞后、中国农村发展的不均衡、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巨大 空间与潜力均表明,我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制订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通过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1. 通过信息化推动农业由行业向产业的转变。迄今为止,我国农业只能算是一个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信息化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形 成,包括产前决策、产中管理、产后销售、农资供给、技术咨询、科学研究等各个环节,加大企业化运作力度,以形成规模效益和行业品牌,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带动整个行业向产业方向发展。
2. 通过信息化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农村涵盖的行业有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农村公 共医疗卫生和教育培训等基础建设的投入比重,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信息化有利于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开发、配置和利用,不做急功近利的事 情,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建设一个资源耗费低、污染少、可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3. 开展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和发展模式研究。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水平的信息化关键技术和发展模式研 究,包括网络结构、设备选型、资源建设、系统开发、运行维护和投资渠道等方面,这就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且忌盲目上马,搞“一 刀切”,造成资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4. 结合小城镇建设,走我国特色的农业与农村信息化之路。我国农业与农村情况复杂,千差万别,不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要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和社会状 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信息化工作。“农民上网”、“光纤入户”固然需要,但不是主流和方向。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民要脱离土地,向中小城镇转移成为 “市民”,留在土地上的农民要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只有很少一部分“农民”参与到信息化建设的阵营中来,无须也不可能每个农民都上网;同时,光纤入户价格 昂贵,只适合集中居住的城镇市民,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投入产出比十分不合理,即使地方财力允许,其网络使用和维护也十分困难,假如有些农民脱离了土地,这些 留在农民家中的光纤如何处置?
总之,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是以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技术体系和服务体 系,以实现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