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成立大会(1998年5月6日)
2001年3月中国农学会提出的“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建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发展计划》
2004年3月全国人大韩启德副委员长参加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在四川的考察活动
不论在实际农业生产上,还是在学术理论上,都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发挥学会跨部门、跨行业、人才荟萃的优势,针对重要问题,组织有关专家考察,并提出 切实可行的建议,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1978年后,刚刚恢复工作不久的中国农学会即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青睐,他们纷纷向农学会发出考察邀 请,近30年来,特别是1998年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成立后,中国农学会和各专科分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一致 好评。
一、农业调查与决策咨询业务的快速发展
中国农学会开展农业调查、提供决策咨询工作首先是从中、东部地区开始的,一是顺应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二是中、东部地区拥有较为理想的农业资源,可以利用 中、东部开发所取得的成果服务西部农业建设。如:1980年5月,应安徽省人民政府邀请,中国农学会派出以理事长杨显东为首的专家组加入中国科协组织的综 合考察团,对皖西进行考察,提出《发展皖西油料作物的意见》。1987年进行反馈考察表明,这些建议实施后获得了显著的效益,仅扩种油菜一项,六安地区年 增收就在1亿元以上。次年4月,受国家农委委托,中国农学会与江苏省农学会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苏州地区发展双三制进行考察,提出了调整双三制的建议,解决了 这一地区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受到江苏省的重视。国家农委于1981年7月14日以国农办字(1981)第45号文件将其考察报告转发至南方13省(市、 区)有关厅局及院校研究参考。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中国农学会与西部各省份之间长期保持有密切合作,学会多次应邀对中西部有关省份开展调查,形成《建议》多项,收到了显著效果,是 推动中、西部农业大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如:四川攀西地区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闻名于世,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攀西地 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支撑区内大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建设,四川省委、省政府多次邀请农业专家组到攀西考察。1987年以来,中国农学会专家组会同四川省 有关专家,经过20多年工作形成了100多万字的考察论证报告和向国家有关部门的7次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均被国家、中央及四川省有关部门采纳。在专家组的 帮助和指导下,攀西地区形成了以立体农业综合开发为支柱的多种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并作为云、贵、川西南农业资源“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国家农业 综合开发“九五”、“十五”计划。1992年,应云南省人民政府的邀请,由中国农学会牵头,会同云南省科协、省农业厅、省农业科学院、省计划委员会农业区 划办公室组成考察组,对云南西双版纳、金沙江流域和昆明市郊的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考察,并与昆明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长期联系协作的合作书。 1993年,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邀请,组织专家对桂东南和桂西的14个县、市进行实地考察,提出了《关于尽快解决广西石山区400万人温饱问题的建 议》,新华社在《国内动态》上编发刊登。同年,应贵州省人民政府的邀请,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对黔西南、毕节、六盘水三个地(市、州)的12个县进行实地考 察。1995年,应甘肃省人民政府邀请,中国农学组织以名誉会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院士为首的高级农业专家组,对甘肃河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进行考察 调研,提出了《关于加快甘肃河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议》。这一年12月,中国农学会提出的西南资源“金三角”及河西走廊农业综合开发建议被列入国家“九 五”计划。1996年,中国农学会与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共同组织专家对广西南宁、河 池、百色三地区13个县(市)大石山区扶贫开发进行了考察调研,提出“建立玉米带”、“异地安置”、“扶贫开发”、“加大科技扶贫力度”等建议,受到了中 共广西自治区委赵富林书记等领导的重视和采纳。
二、农业调查与决策咨询工作的渐趋成熟
为了增强农业决策的科学性,1998年5月6日,经农业部批准,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是我国当今具有权威性和重大影 响力的农业咨询组织,隶属于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会领导,是中国农学会的中坚智囊和主要专家咨询力量,是服务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专家团体。
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的领导成员由我国农业领域的百名资深农业科学家组成,拥有近千名中青年科技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其工作宗旨为独立分析和客观评价,向党和 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组织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常志海出席成立大会,农业部副部长白志健代表农业部党组做了 重要讲话,咨询团专家及有关省、市2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卢良恕、洪绂曾任主任委员。全国116名资深农业科学家任咨询团首批专家组成员。会议通过了 《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工作简章》。
咨询团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性、方向性的问题向中央提出决策性的建议;二是围绕农业科技发展涉及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向中 央提出技术方面的建议;三是围绕区域性发展的战略性和方向性的问题向地方政府和国家提出咨询性的建议。咨询团在农业部的直接领导下,由我国农、林、水、生 态、经济多个领域的百名资深农业科学家组成的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高层次专家集团,集中了我国农口绝大多数两院院士、学科带头人和有关管理专家。咨询团 坚持“独立分析、客观评价、崇尚科学、追求实效”的宗旨开展工作。标志着中国农学会已正式将农业调查与决策咨询作为一项专门职能纳入到了农学会的工作体系 中,中国农学会农业调查与决策咨询工作逐步趋于成熟。
自成立以来,咨询团先后组织专家开展了多项调研活动,如:2000年5月,卢良恕院士率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部分成员,赴黄河三角洲考察咨询,并就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战略问题做专题报告,400多人参会;
2001年3月中国农学会提出的“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建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发展计划》
2000年7月,洪绂曾会长率团就山东东营市发展草地畜牧业问题进行考察咨询,提出把黄河三角洲规划建设成苜蓿生产加工基地;9月,应宁夏自治区和甘肃省 人民政府的邀请,对宁夏黄河灌区和甘肃定西地区进行考察咨询,提出了《关于将宁夏黄河灌区建成国家西部大开发农业示范区的建议》;咨询团还赴呼伦贝尔盟就 草原保护与主导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考察,并主持召开呼伦贝尔草原保护与生态型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遏止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建 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咨询团先后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过20多项重大建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围绕农业资源保护和科技推广转化,提 出了关于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建议;在西部地区重点围绕“三江源生态保护”、“西南资源金三角”和“河西走廊”农业 综合开发开展调研;在东部重点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和“浙江绿谷生态农业发展”进行调研;在东北部重点围绕“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保护”、“三 江平原现代农业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这些建议多次报给中央,受到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数《建 议》都被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如关于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建议连续被列入国家“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联合九三学社中央组织专家对青海三江 源地区生态保护情况进行考察提出的《关于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的建议》得到胡锦涛、温家宝、曾培炎、黄菊、回良玉等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批 示。胡锦涛主席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该建议,推进“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温家宝总理批示:“请发改委、农业部、环保局、林业局研究。‘三 江源’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抓紧完成总体规划,加强生态治理和保护工作。”此后,国家发改委、青海省人民政府编制的《总体规划》经国务 院常务会议批准全面启动实施。
总之,专家咨询团的许多建议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中有3项《建议》获得中国科协第四、五届优秀建议一等奖,有1项建议获得二等奖。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农学会通过咨询团开展区域性和战略性决策咨询与服务工作,使得重点区域直接受益达几百亿元。
2004年3月全国人大韩启德副委员长参加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在四川的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