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不让须眉

时间:2022年05月21日  来源:  点击量:      【 】  

  李俊艳同志自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起,便踏上了神圣的三农服务平台,一直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及推广工作,本人始终忠诚于党,无私奉献,在服务过程中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不断探索,锐意创新,求真务实,模范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她始终秉承勤恳踏实、服务三农的工作作风,以高度责任感,紧抓农业发展,带领团队深入一线调研,积极开展科技项目研究,为我区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始终践行着脚踏实地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如今已在所热爱的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了16个春秋,把满腔的热情全部倾注到了为农民服务事业上。

证件照

  一、行家里手,彰显巾帼风采

  她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对农业事业的满腔深情,保持着对农业科研工作的高度热爱。作为女性,她更是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势,保持着勤奋好学、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我区农业领域“行家里手一枝花”,她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参加工作16年以来,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市、区级重点工作及项目,多次获得市、区级荣誉称号和科技奖项。

  (一)完成了二次北京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了门头沟区农业污染源底数,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工作突出获得北京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门头沟区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优秀指导员”称号。

  (二)2011年之前承担了全区粮经及蔬菜处月报数据信息平台的统计上报工作,并适时完成春播、三秋期间每日督导工作及灾情统计工作,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此项工作得到市农业局粮经处、疏菜处连年表彰。

  (三)承担完成门头沟区2008-2012等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工程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清水镇、潭柘寺镇、斋堂镇、雁翅镇等9449亩基本口粮田建设工作,为耕地质量提升及产量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基础。

  (四)承接了2011以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农业农村部分治理项目,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农业农村部分一期10年工作总结一份。作为科室负责人带领的信息服务科工作人员全力推进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工作,认真履行自身职能,积极贯彻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落实各项京津风沙源工程任务,各项建设任务全面、保质保量完成,通过近10年的京津风沙源工程开展,已经在我区逐步形成了生态保护-促进增收-主动保护生态的良性循环,生态效益显著提高。因工作突出,信息服务科获得“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先进集体”称号。

  (五)作为第一完成人牵头主持《门头沟区黄芩规模化种植及黄芩茶加工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引进不同地区黄芩品种进行试种试验筛选适合我区种植的优良品种,通过对黄芩叶、尖、芽的采收加工以及黄芩茶等多种产品的销售,探索了生态、就业、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大效益,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110名。

  (六)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完成《“阿芳嫂”黄芩茶糖创新研发及效益研究》项目,该项目将传统的野生植物之精华部分经过严格的筛选和精细的深加工,使其转化为适宜人们食用并具有较好保健功效的黄芩保健糖系列产品,成为门头沟特色的旅游商品。黄芩茶糖”除保留黄芩茶原有的镇静、清火、消炎之功效外,还有润喉利咽的作用,“黄芩茶糖”打破原有只能通过冲泡才能饮用的方式,将茶中营养成分提取并与糖块结合,这种新组合带来方便、随时、快速食用的便利,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人群的健康营养需求。创新黄芩茶糖产品既具创意,又含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苯甲酸、B—谷甾菌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降脂、降压、利尿、镇静、利胆、保肝等功效。该项目获得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七)参与完成《北京山地景观玫瑰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针对京津冀鲁地区玫瑰产业发展存在3个共性问题:种植业存在品种老化、管理粗放、产量较低、品质较差等;加工业存在技术落后、产品单一、附加值较低等;旅游产业存在链条较短、生产与生态景观不协调、产品文化与休闲旅游融合度较低等。项目组自2016年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引进优良新品种4个,研发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4项,已推广玫瑰优质高产种植关键技术9.472万亩;研发了玫瑰食品加工技术7项、洗化用品加工技术5项、化妆用品加工技术6项,开发了新产品18种,加工玫瑰新产品2240.4吨;开辟了玫瑰景观旅游线路2条,新增游客1.1万人次,4年累计增销玫瑰产品16.1吨。该项目获得2017-2019年度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八)2012年以来,承接了8个年度的《北京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自2012年实施项目以来,通过持续的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年人均培训学时40-60学时,使我区基层农技人员业务水平提升,服务农户能力提高。几年以来区级农综中心引进农业技术人员 22名,由中级晋升高级人员3名,初级晋升中级人员15人,编辑出版书籍2部,发表论文22篇,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人,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2人,获得区级科技进步奖鼓励奖1项,几年以来累计推广适合我区种植的杂粮、蔬菜及中草药品种42种,推广生物防治、农业节水等技术5项,惠及全区9镇218名全科农林技术员及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和广大种植户。

  (九)承担了历年以来门头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的管理工作,培训区内农民4000余人,完成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余人的任务。因工作业绩突出,分别获得2014-2015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5-2016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二、不忘初心,体现责任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按照中央、市委和区委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部署,李俊艳积极响应门头沟区“千人战役”行动计划,积极下沉到社区进行疫情防控值守工作,并在业余时间参加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活动,帮助社区完成出入小区人员管理登记、出入证办理、体温监测、居民反映问题处理等各项工作,在防控疫情第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展现我区干部风采,践行党旗下的铮铮誓言。截止目前,累计下沉值守46次。

  作为“农业人”都知道,在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节,如何做到防疫春耕两不误,给她出了一个难题。为全力做好“保春耕,促生产”相关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她主动请缨,要求防疫值守全部安排在夜间,白天紧锣密鼓安排春耕各项工作,在别人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她却为了保护更多的人坚守在防疫第一线。上初中的孩子一日三餐怎么解决,学校网课是否按时观看,家校联络是否及时反馈,她已无暇顾及,“5+2、白+黑、7*24全天侯”成为了她最真实的写照。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0年4月16日2643斤杂粮、蔬菜、景观作物种子送至全区7镇37村80名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手中,在遴选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与所在乡镇沟通调研,尽可能多的纳入全区低收入户,通过区镇两级筛选,共遴选清水镇2村3户、雁翅镇4村4户,共计7户低收入户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进行培育,保证疫情期间农业示范主体春耕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确保在区镇两级农业技术服务团队的指导下,示范种植新品种、实施新技术,尽快实现脱低致富的目标。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李俊艳正像是一株鲜艳的红梅,用一颗火热的心,温暖着她身边的第一个人。她她深深的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也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说过“激情,来自于肩负的重任!激情,来自于工作的责任!激情,来自于使命的担当!我以能从事三农工作为荣!我为自己是一名农业人为傲!”

打印】 【 关闭
中国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