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沈仁芳所长指出,土壤健康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土壤的功能和土壤的生物多样性远超过常人的想象,只有保护好土壤,才能守住绿水青山,做到金山银山。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教授指出,农业不可能在不考虑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发展,生态环境效益、精神文化功能很难在商品上体现出来,所以需要国家的经济补偿,因此要在政策设计时统筹考虑,农业补贴需要有生态环境要求。
中国科学院成升魁研究员认为绿色发展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也要按自然规律办事,避免大跃进从而走向了反面。另外,在注重生产的绿色发展同时,要特别关注消费的绿色发展,避免餐桌上的浪费,环境友好的消费、文明的消费、绿色的消费应该成为今后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吴文良院长从自己从事生态研究的历程讲起,认为生态农业不能是乌托邦,一定要追求生态农业的价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要高度的融合、协同,生态的发展可能才会有更强劲的动力。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魏丹研究员结合对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研究,阐述了对生态发展的重要性。
结合对话嘉宾的观点,主持人针对性的提出了“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多功能”、“如何健全绿色发展生态振兴环境”、“如何加强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华北地下水漏斗防治”等问题,并展开了深入讨论。梅旭荣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促进绿色发展就要尊重农业发展的规律,尊重自然规律,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服务功能,倡导绿色消费,构建生产、生态、生活相协调的格局,这是一场伟大的变革,也可以说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在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期,既要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优质农产品的供给,还要去进行生态的振兴,没有人能给我们探路,必须依靠我们的自主创新,创新农业绿色发展的模式和技术,引领我国农业走向高质量和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