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主办的第九届农业文化遗产会议在湖南省新化县召开。本次会议以“农遗活态再赋能 农耕文明新传承 农业发展可持续”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39家科研院所与高校的专家学者、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技术人员共计3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会议设置主旨报告、分会场研讨和研究生论坛等环节。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分会顾问骆世明分享了对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认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分会顾问王克林基于大食物观,分析了传统农耕到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转型发展;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分会副主任委员角媛梅阐述了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浙江大学教授、分会副主任委员陈欣阐述了对全球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的研究与思考;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某承剖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中共新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邹喆介绍了紫鹊界在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的创新实践;湖州荻港徐缘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文化顾问王似锋介绍了甲骨文“艺”字与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同源性及未来展望;心田公社社长罗忠林分享了“心田公社”的探索与实践历程。
分会场上, 25位专家学者与遗产地代表围绕“梯田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与研学旅行”“木本类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等议题作学术报告。此外,来自22所高校的学生参加了研究生论坛。
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了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通过申办地陈述与委员投票,确定第十届农遗文化遗产会议在贵州省凯里学院召开。
审核:体系建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