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19日,由中国农学会与相关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农业智能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在天津成功召开。会议以“人工智能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汇聚国内外农业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600余人,围绕农业传感器、农业遥感探测、农业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农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智慧农场建设实践等主题开展深入研讨,赋能智慧农业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通过技术创新、开源生态和场景落地,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技术为农业生产与智能决策提供了全新的范式,为农业场景智能传感与精准作业装备的创新发展注入全新动能,驱动智慧农业向全链条无人化和智能化跃升,正在成为全球学者关注的焦点。
本次会议由学会副会长赵春江院士担任会议主席并主持开幕式,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宝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致开幕辞。在为期2天的学术交流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赵春江、戴琼海、孙凝晖、王耀南、于海斌,日本国立德岛大学教授任福继、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凌晓峰、杨先一,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兰玉彬等院士专家分别围绕主题作大会报告;在农业智能技术、农业遥感、畜禽智慧养殖技术与装备、农产品智慧供应链、智慧灌溉技术与装备、精准植保技术与装备六个专题活动中,来自全球的114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

本次会议也是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农交会”“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的主题特别设立农业智能技术与装备专题展区,系统呈现覆盖“耕种管收”全产业链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集中展示从智能感知、AI决策到自主作业的尖端技术与创新产品,推动农业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